远东联邦孔子学院疫情期间工作纪实-生活中不缺少美

发布日期:2020-05-18    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有心,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是”。这是HSK书中的一句话,做为我在孔子学院工作的感悟,最恰当不过了。疫情之下学会发现美更是缓解压力的心理安慰。

只要有心,就会发现汉语之美。在没有成为教授汉语的老师之前,我从未意识到我们有多么幸运,从出生开始就学习着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汉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认为使用汉语很容易,但是作为一名海外汉语老师,这可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学生问我“穿”和“戴”有什么区别?怎么用?“本来”和“原来”如何区别?“适合”和“合适”是一回事吗?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时,我首先去努力给出解释和例句,但是,课后我会不断查阅资料去验证自己的解释以及寻找更标准的解释。恰恰是汉语教学的过程让我不断思考,不断学习,这个过程让我更感觉到汉语词汇的丰富与汉语之美。同时,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汉语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汉语的方法,通过这个过程渐渐让学生喜欢上汉语,更让他们体会到汉语之美。疫情居家与学生进行网课过程中,我会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网课的汉语教学法,我努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汉语教师的岗位上,我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希望带领着我的学生们,架起美丽的汉语文化之桥,让更多的俄罗斯朋友了解中国。

只要有心,就会发现团队之美。我所在的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是俄罗斯第一家成立的孔子学院。李芳院长是教学及行政经验丰富的人,她带领我们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团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每学年100多个汉语教学班,组织各种文化和比赛活动,参与社区服务。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在文化活动中,我们宝蕾老师的泥塑和慕文萍老师的中国结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美术馆的艺术活动中蒋兆雪的中国山水画和李珊珊的书法,让中俄两国艺术家啧啧称赞。在滨海中俄歌手大奖赛上,谭学良老师表演的孙悟空形象活灵活现,展现了孔子学院青年教师的风采。这就是我们孔子学院团队最优秀的后浪,因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上面就写着:友谊、责任、包容。

只要有心,就会发现海参崴之美。2018年我来到这个60万人口的城市,古朴的建筑和慢节奏的生活,会让你觉得单调乏味。可当你静下心来,看看碧海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肃穆的教堂,就会感受到小城的寂静之美。品尝这里的奶酪、面包和酸黄瓜,周末去俄罗斯岛上徒步,和当地朋友一起出海。赶上坏天气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进行俄语风暴训练,可以追追电视剧,关注自己喜欢的领域的最新发展。这一切又是如此美好,当你喜欢上这个城市,你就会喜欢上这里的人民,就更会喜欢上学习汉语的学员。相信每个在异国工作学习的人,内心都有一个小宇宙,不断的让自己强大。

只要有心,就会发现世界之美。生活从来不是岁月静好。当疫情全球蔓延的时候,你就深深的理解守望相助的含义。没有谁能置之度外,在病毒面前,每个地球人都需要反思,人类和自然界应如何相处。保护生态,敬畏生命,才能让我们拥有世界之美。

疫情虽然按下我们生活的暂停键,但我们依旧用每天的网课教学去给学生们带去那份惊喜,那份微笑,那份美好。(黑龙江大学海外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孔子学院供稿)